“午睡”在我国有多普遍?根据一项全国范围的调查研究发现,87%的人都有午睡的习惯。
一周至少午睡1次,每次半小时至两小时,且持续两年以上的人,被称为习惯性午睡者。
你有午睡的习惯吗?经常午睡会对身体产生哪些影响呢?
午睡,让人“变傻”?
清醒状态时,大脑只负责产生记忆并进行存储。
只有在睡眠状态下,大脑皮层才会被激活,对记忆进行加工与巩固。
据国内外的文献发现,午睡可以改善阿尔兹海默症患者的认知功能,但与睡眠的持续时间存在明确的利弊关系。
短时间(5~15min)、长时间(30~90min)的午睡,均可改善认知能力,其效果可持续约3小时。
需要注意的是,午睡的时间过长、频率过高,反而会使人的认知能力变差。
过度睡眠可能造成睡眠紊乱,而睡眠紊乱会促进Aβ淀粉样沉积(阿尔茨海默病的主要病理特征之一)。
研究发现,相比不午睡、短时间午睡(<30min)和中等时间午睡(30~90min)的老人,午睡超过90分钟的老年人的整体认知功能更差。
同时,午睡频率与认知功能之间存在U型关系。
每周午睡1~2次的老年人,其认知功能水平相比没睡午觉或超过2次的人都要高。
午睡,
或要警惕2种病
午睡是否会引发心血管疾病?目前尚存争议。
国内的流行病学研究指出,午睡可以降低收缩压,经常午睡对健康有利。
但大部分观点却认为,午睡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尤其是老年人。
通过代谢综合征潜在的炎症反应,午睡确实可能增加高血压、糖尿病的风险。
但是,午睡时间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研究表明,午睡时间与中老年人的高血压风险有关,午睡超过60分钟会增加高血压的发生风险。
与此同时,午睡频率的增加也会提高高血压的发生率,增加心肌梗死的发生风险。
午睡的时间太长,还被认为是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研究表明,较长的午睡时间(≥60min)与糖尿病的发生有关,风险相比每天午睡5~30分钟的人会增加31%。
午睡,好不好?
关键在于把控时间!
短时午睡对缓解困倦效果不错,还能提高一个人的逻辑推理能力。
研究表明,快速动眼和非快速动眼睡眠分别对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具有重要作用,学习后进入睡眠,能更好地记住学习的内容。
睡眠还被认为是免疫反应的调节器,是一种进化的对疾病的反应。
午睡的好处是不是还挺多?
但从前面的内容也可以看出,午睡可不是睡得越久越好。
一旦午睡的时候超过30分钟,就容易产生睡眠惯性,反而会使警觉性和认知能力下降。
研究表明,相比50分钟甚至80分钟的午睡,几乎不包括慢波睡眠(仅4%)的20分钟午睡的效果最好。
午睡是夜眠不足的补偿?
对于倒班的工人来说,午睡作为夜间睡眠的一种补充,可以明显改善困倦和疲乏。
对习惯性午睡者来说,午间睡眠并不是为了补偿夜间睡眠,也不会影响其夜间睡眠的质量。
*研究发现,习惯性午睡与非习惯性午睡者相比,其夜间睡眠结构没有任何不同。
非习惯性午睡者若是偶尔午睡,容易进入慢波睡眠而导致睡眠惯性,出现警觉性、计算能力、反应速度、短期记忆等能力的降低。
有的人还会引起情绪低落的情况。
这也是为什么有些人不喜欢午睡。
午睡,注意控制合理的时长和频率,这非常重要!
你每天都午睡吗?聊一聊你的午睡习惯吧。
本文转自公众号【微医】
|